复制

huán ㄏㄨㄢˊ

木部共10画左右结构U+685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木部

10画

6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sgjg

dmam

fbk

41916

2719

2724

U+6853

1234125111 横、竖、撇、点、横、竖、横折、横、横、横

𣒯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huán,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0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亘”,五行属木。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亘( xuān )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 ] 字仓颉码是dmam,五笔是sgjg,郑码是fbk,中文电码是2719

[ ] 字的UNICODE是U+685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707,UTF-32:00006853,UTF-8:E6 A1 93。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450,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huánㄏㄨㄢˊ

基本解释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表。

大。~治(大治)。

〔~~〕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亘( xuān )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pillar

桓,亭邮表也。 —— 《说文》三家视桓楹。 —— 《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公执桓圭。 —— 《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3.木名。即无患木 Chinese soapberry。叶似柳,皮黄白色。

4.水名。即今白龙江 Huanshui River。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5.山名 Huanshan Mountain。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如: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桓山鸟(喻离别的痛苦)

形容词

big

玄王桓拨。 —— 《诗·商颂·长发》。传:“大也。”

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拨(谓大治)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varietyoftree;surname
  2. Huan(Eig,Fam)
  3. (nomdefamill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胡官切,音丸。
說文》:郵亭表也。〔徐曰〕表雙立爲桓。漢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縣所治,兩邊各一。
前漢・尹賞傳》:葬寺門桓東。

又,斲木如石𥓓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
禮・王制》:三家視桓楹。

又,《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又,桓桓,武貌。
書・武成》:尚桓桓。
詩・魯頌》:桓桓于征。

又,盤桓,難進貌。
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又,水名。
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又,《諡法》:辟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又,《方言》:桓桓,憂也。

又,木名。郭璞云:葉似柳,子似楝。
玉篇》:皮黃白色。
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又,《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又,盤桓,髻名。
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

又,姓。
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又,叶敕倫切,音櫄。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又,叶王權切,音圓。陶濳〈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上反切胡官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027頁,第1許惟賢452頁,第6

𣒯亭郵表也。

段注《檀弓》注曰:四植謂之桓。按二植亦謂之桓。一柱上四出亦謂之桓。《漢書》。瘞寺門桓東。如淳曰:舊亭傳於四角面百步。築土四方。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餘。有大板貫柱四出。名曰桓表。縣所治夾兩邊各一桓。陳宋之俗言桓聲如和。今猶謂之和表。師古曰:卽華表也。《孝文紀》。誹謗之木。服䖍曰:堯作之。橋梁交午柱。崔浩以爲木貫柱四出名桓。

從木。𠄢聲。

段注故官切。十四部。《釋訓》曰:桓桓,威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桓(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桓(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桓(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桓(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桓(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桓(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