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jūn ㄐㄩㄣ

土部共7画左右结构U+5747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土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fqug

gpmmgpim

brtd

47120

0971

3089

U+5747

1213541 横、竖、提、撇、横折钩、点、提

𡉲 𥘩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jūn,部首是土,总笔画是7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匀”,五行属土。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 ] 字仓颉码是gpmmgpim,五笔是fqug,郑码是brtd,中文电码是0971

[ ] 字的UNICODE是U+574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343,UTF-32:00005747,UTF-8:E5 9D 87。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640,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jūnㄐㄩㄣ

基本解释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

皆,都,老少~安。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

〔~钟〕古代乐器。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2.同本义equal; even; fair; just

均,平也。 —— 《说文》乃均土地。 —— 《周礼·小司徒》土均。 —— 《周礼·序官·均人》大夫不均。 —— 《诗·小雅·北山》而患不均。 —— 《论语·季氏》盖均无贫。性行淑均。 —— 诸葛亮《出师表》霜露所均。 —— 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有无不均。 —— 清· 方苞《狱中杂记》

均壹(公平专一);均浃(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匀公平);均遍(均匀周遍);均种(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3.等同,相同equal

德虽如舜,不免形均。 —— 《荀子·君子》

均权(权势相等);均科(同等之罪);均敌(犹对等);均礼(行对等之礼)

动词

1.使…同样;平分divide equally; share out equally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 《续资治通鉴》

均摊;均贫富。

2.调和,调节 adjust。如:均两浙杂税;均和(调和,协调);均节(调节);均适(调节适应)

3.衡量,比较weigh

均之二策。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均工(按日计酬)

副词

皆,都,全部without exception; all

均欲奋勇出城。 —— 《广东军务记》均被火烧。

诸事均已办妥。

名词

1.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wheel

秉国之均。 —— 《诗·小雅·节南山》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 —— 《管子·七法》

2.[计数或计量的] 单位,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a measurement unit

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 —— 《风俗通义·钟》辍舂哀国均。 —— 《文选·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 —— 《汉书》

3.中国水名 Jun river。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

4.中国州名 Jun prefecture。今为湖北省均县。

5.中国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Jun kiln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qual,even,fair;all,also
  2. gerade,eben(V)​,alle
  3. égal,uniforme,tout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居勻切;《集韻》、《韻會》、《正韻》:規倫切,𡘋音鈞。
說文》:平也。
詩・小雅》:大夫不均。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均之法,鈞齊天下之政。〈春官〉:軍禮有五二日大均之禮恤衆也

又,調也。
詩・小雅》:六轡既均。

又,徧也。
易・說卦》:坤爲均。
莊子・寓言篇》:萬物皆種也,以不同形相禪,始卒循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

又,天子設四代之學,曰成均。見《禮・文王世子》註。

又,造瓦之具,旋轉者也。董仲舒曰:泥之在均,惟甄者之所爲。

又,樂器。
禮・樂記》:樂所以立均
尚書》〔疏〕:堂上之樂,皆受笙均;堂下之樂,皆受磬均。
後漢・律歷志》:冬夏至,陳八音,聽五均。〔註〕均,長七尺,繫以絲,以節樂音。

又,均服,戎服也。
左傳・僖五年》:均服振振。亦作袀。

又,地名。均,古麋國,在襄陽。
唐書・中宗紀》:嗣聖元年,太后遷帝房州。又,遷于均。

又,《集韻》:王問切;《正韻》:禹慍切,𡘋音韻。
說文先訓》:古無韻字,均卽韻也。

又,與專切,音沿。
史記・夏本紀》:均河海,通淮泗。鄭元曰:均讀沿。

又,叶古頑切,音鰥。韓愈〈孟郊失子〉詩:問天生下人,薄厚胡不均;夫曰天地人,由來不相關。

又,通作鈞。
書・泰誓》:厥罪惟鈞。

又,或作旬。
禮・內則》:旬而見。
周禮・地官》均人:公旬用三日。〔註〕均,古通旬,別作𡉲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居勻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730頁,第3許惟賢1187頁,第3

均平徧也。

段注平者,語平舒也。引申爲凡平舒之偁。徧者,帀也。平徧者,平而帀也。言無所不平也。《小雅・節南山》傳曰:均,平也。古多叚旬爲均。亦叚鈞爲均。

从土匀。

段注匀者,帀也。故以會意。

匀亦聲。

段注小徐無匀亦二字。居匀切。十二部。

附注《說文先訓》:古無韻字,均卽韻也。李善曰:均,古韻字。《集韻》:韻,《說文(新附字)》和也,或作韵。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均(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均(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均(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均(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均(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均(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均(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均(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均(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均(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