䖵

复制

kūn ㄎㄨㄣ

虫部共12画左右结构U+45b5
汉语字典

虫部

12画

6画

左右结构

jjy

lilmi

iivv

55136

U+45b5

251214251214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kūn,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2画。

[ ] 字是左右结构,二叠字,左右二叠字,可拆字为“虫、虫”。

[ ] 字仓颉码是lilmi,五笔是jjy,郑码是iivv,。

[ ] 字的UNICODE是U+45B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7845,UTF-32:000045b5,UTF-8:E4 96 B5。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kūnㄎㄨㄣ

基本解释

虫类的总称。《説文•䖵部》:“䖵,蟲之總名也。”段玉载注:“蟲之總名稱䖵,凡經傳言昆蟲即䖵蟲也。”《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田律》:“早〔旱〕及暴風雨、水潦、螽䖵,羣它物傷稼者,亦輒言其頃數。”漢許冲《上〈説文解字〉書》:“而天地鬼神、山川艸木、鳥獸䖵蟲、雜物奇怪、王制禮儀、世間人事,莫不畢載。”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insects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古渾切;《韻會》:公渾切,𡘋音昆。
說文》:蟲之總名也,从二虫,凡䖵之類皆从䖵。
長箋》:二虫與、屾、斦、誩同「義」,有昆弟之象,古人造字有取于象形者,則從二虫同體作䖵。虫、䖵、蟲三部若無可分體者,詳略爾。

又,《韻會》:通昆,《》草木昆蟲。師古曰:衆也。又,鄭𤣥曰:昆蟲,明蟲也,明蟲得陽則生,得隂則藏。
禮・祭統》:昆蟲之異。〔註〕溫生寒死之蟲也。

集韻》亦作蜫。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下反切古䰟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695頁,第1許惟賢1173頁,第1

䖵蟲之緫名也。

段注蟲下曰: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析言之耳。渾言之則無足亦蟲也。虫下曰:或行或飛。或毛或𧝹。或介或鱗。皆以虫爲象。故蟲皆从虫。而虫可讀爲蟲。蟲之緫名偁䖵。凡經傳言昆蟲,卽䖵蟲也。《日部》曰:昆,同也。《夏小正》昆小蟲傳曰:昆者,眾也。猶䰟䰟也。䰟䰟者,動也。小蟲動也。《月令》。昆蟲未蟄。鄭曰:昆,明也。許意與《小正》傳同。

从二虫。

段注二虫爲䖵。三虫爲蟲。䖵之言昆也。蟲之言眾也。古䰟切。十三部。

凡䖵之屬皆从䖵。讀若昆。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䖵(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䖵(甲骨文·商·圆体类子卜辞) 甲骨文 圆体类子卜辞

䖵(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䖵(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䖵(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䖵(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䖵(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䖵(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䖵(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䖵(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䖵(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