邲

复制

ㄅㄧˋ

阝部共7画左右结构U+90b2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7画

5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ntbh

phnl

wzmy

37027

U+90b2

4543452 点、斜钩、点、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部首是阝,总笔画是7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必、阝”,五行属水。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phnl,五笔是ntbh,郑码是wzmy,。

[ ] 字的UNICODE是U+90B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42,UTF-32:000090b2,UTF-8:E9 82 B2。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6626,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ㄅㄧˋ

基本解释

古地名,中国春秋时属郑,在今河南省郑州市东。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古地名 Bi village,在今河南省荥阳以北。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good-looking;nameofaplace
  2. (nomdefamille)​,(nomdelieudansleHenan)​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毘必切;《集韻》、《韻會》:薄必切;《正韻》:薄密切,𡘋音佖。
說文》:鄭地。
春秋・宣十二年》: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註〕在鄭州管城縣。

又,姓。見《姓苑》。

又,《廣韻》、《集韻𡘋兵媚切,音祕。
廣韻》:好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下反切毗必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1153頁,第4許惟賢508頁,第4

邲晉邑也。

段注杜曰:邲,鄭地。按《水經注・濟水》篇曰:次東得宿胥水口。濟水與河渾濤東注濟水於此。又兼邲目。《春秋》宣公十三年。晉楚之戰。楚軍於邲。卽是水也。顧氏祖禹曰:其地葢卽熒口受河之處。今在河陰縣西。

从邑。必聲。

段注毗必切。十二部。

《春秋傳》曰:晉楚戰于邲。

段注宣十二年《左傳》文。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邲(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邲(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邲(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邲(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邲(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邲(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