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móu ㄇㄡˊ ㄇㄨˋ

厶部共6画上下结构U+725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厶部

6画

2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

crhj8

ihq

zsmb

23500

3664

3618

U+725f

543112 撇折、点、撇、横、横、竖

𠫚 𢃷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óu,mù,部首是厶,总笔画是6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厶、牛”,五行属水。

[ ] 字造字法是会意。小篆字形。从牛,从厶。厶象气从口出。本义:牛叫声。

[ ] 字仓颉码是ihq,五笔是crhj8,郑码是zsmb,中文电码是3664

[ ] 字的UNICODE是U+725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279,UTF-32:0000725f,UTF-8:E7 89 9F。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643,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móuㄇㄡˊ

基本解释

取,谋求。~利。

牛叫声:“~然而鸣”。

古同“眸”,瞳人。

古同“侔”,等同。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小篆字形。从牛,从厶。厶象气从口出。本义:牛叫声。

2.同本义bellow

牟,牛鸣也。 —— 《说文》牟然而鸣。 —— 柳宗元《牛赋》

野牛牟牟地叫。

3.力求得到;目的在于seek; obtain

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 —— 《韩非子》

牟利。

4.通“侔”。等同equal

德牟往初,功无与二。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封禅书》

名词

1.大麦barley

贻(送)我来(小麦)牟。 —— 《诗·周颂·思文》

2.通“眸”。瞳人pupil of the eye

尧、 舜参牟子。 —— 《荀子·非相》

3.假借为“眉”。眉毛,眉寿eyebow; bow

天与厥福,永享牟寿。 —— 《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

4.通“堥”。釜属瓦器皿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

敦、牟、巵、匜。 —— 《礼记·内则》

5.通“麰”。大麦barley(Hordeum spp.)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 《诗·周颂·思文》

6.通“鍪”。岑牟,古代鼓角吏所戴的帽子helmet

更著岑牟单绞之服。 —— 《后汉书·祢衡传》

7.姓。

8.另见 mù。

2ㄇㄨˋ

基本解释

〔~平〕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详细解释

1.——“牟平”( Mùpíng):县名。今在山东省东部。

2.另见 móu。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ake;seek,get;barley;low
  2. Gerste(S)​,muhen(V)​,Mou(Eig,Fam)​,trachten,bemächtigen
  3. mugir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𢃷

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𡘋音謀。
說文》:牛鳴也。从牛,象其聲气从口出。柳宗元〈牛賦〉:牟然而鳴,黃鍾滿脰。

又,《玉篇》:取也、奪也、過也。
戰國策》:上干主心,下牟百姓。〔註〕牟,取也。
韓非子・七反篇》:牟食之民。
史記・平準書》:富商大賈,無所牟大利。
前漢・景帝紀》:侵牟萬民。〔註〕李奇曰:牟,食苗根蟲也;侵牟食民,比之蛑賊也。

又,《玉篇》:倍也。
楚辭・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註〕倍勝爲牟。

又,《玉篇》:大也。
淮南子・要略篇》:原道者,盧牟六合,混沌萬象。

又,揚子《方言》:愛也,宋魯之閒曰牟。

又,《後漢・禮儀志》:仲夏,以朱索連葷菜,彌牟樸蠱。
正字通》:郝敬曰:彌牟,禦止塗抹之義。

又,《玉篇》:進也。

又,《前漢・霍光傳》:輦道牟首。〔註〕孟康曰:牟首,地名。如淳曰:牟首,屛面,以屛面自隔也。瓚曰:牟首,池名。師古曰:瓚說是。左思〈吳都賦〉:長塗牟首。〔註〕劉逵曰:牟首,閣道有室屋也。

又,國名。
春秋・桓十五年》: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牟。〔註〕故國。〈晉語〉:成王盟諸侯於岐陽,楚爲荆蠻,置茅蕝,設望表,與鮮牟守燎,故不與盟。〔註〕鮮牟,東夷國。

又,地名。
春秋・隱四年》:莒人伐杞,取牟婁。又,《左傳・宣九年》:取根牟。又,《論語》:佛肸以中牟畔。
前漢・地理志》:河南郡中牟。〔又〕東萊郡東牟。

又,《釋名》:牟追。牟,冒也,言其形冒髮追追然也。

又,姓。
風俗通》:牟子國,祝融之後,後因氏焉。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大夫牟辛。
後漢・牟融傳》:牟融,北海安丘人。又,《廣韻》:複姓三氏,《禮記》有賔牟賈,《東萊先賢傳》有曹牟君卿,何氏《姓苑》有彌牟氏。

又,麥也。
詩・周頌》:貽我來牟。〔傳〕牟,麥也。〔釋文〕牟,字書作麰,或作𪍓

又,器也。
禮・內則》:敦、牟、巵、匜。〔註〕牟,讀曰堥。敦牟,黍稷器也。〔釋文〕齊人呼土釜爲牟。
後漢・禮儀志》:巵八、牟八。

又,《後漢・禰衡傳》:著岑牟單絞之服。〔註〕《通史志》曰:岑牟,鼓角士冑也。
韻會》:鍪,通作牟。

又,與眸通。
荀子・非相篇》:堯舜參牟子。〔註〕牟與眸同。參眸子,謂有二瞳之相參也。

又,《集韻》:莫後切,音母──中牟,地名。
〇〔按〕中牟,地名,多讀平聲;《集韻》又收上聲,未知何據。

又,《集韻》:莫𠋫切,音茂──本作務,昏也。

又,與務同。
荀子・成相篇》:天乙湯,論舉當,身讓卞隨、舉牟光。〔註〕牟,與務同。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二上反切莫浮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04頁,第2許惟賢90頁,第8

牟牛鳴也。从牛。厶象其聲气從口出。

段注此合體象形。與𦍋同意。韓愈詩曰:椎肥牛呼牟。桺宗元賦曰:牟然而鳴。黃鍾滿脰。莫浮切。三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牟(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牟(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牟(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牟(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牟(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牟(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牟(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牟(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牟(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