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ㄆㄧˊ

皮部共5画独体字U+76ae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皮部

5画

独体字

会意字

hci86

dhe

xi

40247

4122

3804

U+76ae

53254 横撇/横钩、撇、竖、横撇/横钩、捺

𠬱 𠰎 𡰻 𣪉 𤿌 𤿤 𥬖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部首是皮,总笔画是5画。

[ ] 字是独体字,,五行属水。

[ ] 字造字法是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 ] 字仓颉码是dhe,五笔是hci86,郑码是xi,中文电码是4122

[ ] 字的UNICODE是U+76A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0382,UTF-32:000076ae,UTF-8:E7 9A AE。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336,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ㄆㄧˊ

基本解释

动植物体表的一层组织。~毛。

兽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

包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封~。书~。

表面。地~。

薄片状的东西。豆腐~。

韧性大,不松脆。花生放~了。

不老实,淘气。顽~。

指橡胶。胶~。~球。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同本义peel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说文》皮,剥也。 —— 《广雅》皮面抉眼。 —— 《战国策·韩策》皮瓠以为蓄。 —— 《释名》

皮面。

3.酥脆的东西变韧 become soft and soggy。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兽皮 hide。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skin]。

孤执皮帛。 —— 《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俪皮。 —— 《仪礼·士昏礼》。注:“鹿皮。”事之以皮币。 —— 《孟子》禽兽之皮足衣也。 —— 《韩非子·五蠹》

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2.皮毛;皮革fur coat; leather

岛夷皮服。 —— 《书·禹贡》

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3.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cover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4.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sheet; film。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surface; superficial。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顽皮;调皮 naughty。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case-hardened。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ginned。如:皮棉。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kin,hide,fur,feather;outer
  2. Hülle,dünnerTeig,Leder,Haut
  3. peau,écorce,cuir,surface,enveloppe,espiègle,insensibl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𥬖𠰎

唐韻》:符羈切;《集韻》、《韻會》、《正韻》:蒲糜切,𡘋音疲。
說文》:剝取獸革者,謂之皮。从又,爲省聲。
長箋》:从爲,形義俱遠;當作从又、从尸。〔徐曰〕又,手也。生曰皮,理之曰革,柔之曰韋。
書・禹貢》:梁州,厥貢熊羆狐狸、織皮。〔傳〕貢四獸之皮,織金罽。
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春獻之。〔註〕有毛爲皮,去毛爲革。

又,《釋名》:被也。被,覆體也。
韻會》:皮膚,肌表也。
史記・酈生傳》:足下以目皮相,恐失天下士。

又,《揚子・方言》:秦晉言非其事,謂之皮傳。〔註〕謂强語也。
後漢・張衡傳》:後人皮傳,無所容篡。〔註〕皮膚淺近,强相傅會也。

又,《博雅》:皮,弁冠也。
禮・郊特牲・》: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

又,《正韻》:狐貉之裘曰皮也。
莊子・讓王篇》:冬日衣皮毛。

又,皮侯。
周禮・冬官・考工記》:張皮侯而棲鵠。
論語》:射不主皮。〔註〕皮,革也──布侯而棲革於其中以爲的,所謂鵠也。

又,皮幣。
前漢・武帝紀》:請收銀錫,造白金及皮幣,以足用。

又,腹心部曰皮室。
遼史・百官國語解》:軍制有南北、左右皮室及黃皮室,皆掌精兵。

又,《博雅》:重皮,厚朴也。又,《古今注》:長安兒童呼苦葴爲皮弁。又,《本草・釋名》:仰天、皮掬、天皮,地衣草別名,卽濕地上苔衣也。

又,皮氏,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河東郡。

又,皮山,山名。見《山海經》:。

又,姓。鄭大夫子皮,後漢皮揚,唐皮日休。

又,叶蒲何切,音婆。
詩・召南》: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左傳・宣二年》:宋華元謂役者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者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三下反切符羈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485頁,第1許惟賢217頁,第4

𠰎剥取獸革者謂之皮。

段注剝,裂也。謂使革與肉分裂也。云革者,析言則去毛曰革。統言則不別也。云者者,謂其人也。取獸革者謂之皮。皮,柀。柀,析也。見《木部》。因之所取謂之皮矣。引伸凡物之表皆曰皮。凡去物之表亦皆曰皮。《戰國策》言皮面抉眼王襃僮約言落桑皮椶,《釋名》言皮瓠以爲蓄皆是。

从又。

段注又手也。所以剝取也。

爲省聲。

段注符羈切。古音爲皮皆在十七部。

凡皮之屬皆从皮。

古文皮。

段注从竹者,葢用竹以離之。

籒文皮。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皮(甲骨文·商·花东子卜辞) 甲骨文 花东子卜辞

皮(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皮(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皮(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皮(篆书·春秋·石鼓文) 春秋 篆书 石鼓文

皮(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皮(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皮(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皮(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皮(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皮(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皮(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皮(简·秦·龙岗) 龙岗

皮(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皮(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皮(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皮(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皮(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皮(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皮(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皮(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皮(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皮(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