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ㄆㄨ

扌部共15画左右结构U+64b2
汉语字典

扌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rogy8

qtco

dkuc

52085

U+64b2

121224314311134 横、竖钩、提、竖、竖、点、撇、横、点、撇、横、横、横、撇、捺

𢪗 𢭠 𢷏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部首是扌,总笔画是15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可拆字为“扌、菐”。

[ ] 字仓颉码是qtco,五笔是rogy8,郑码是dkuc,。

[ ] 字的UNICODE是U+64B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778,UTF-32:000064b2,UTF-8:E6 92 B2。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ㄆㄨ

基本解释

见“扑”。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ound,beat,strike;attack
  2. sejetersur,bondirsur,tamponner,consacrersonénergi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蒲角切;《集韻》、《韻會》、《正韻》:弼角切,𡘋音雹。
說文》:挨也。
廣韻》:相撲也。

又,《增韻》:踣也。韓愈〈納涼聮句〉朽杌惧傾撲,或作𢷏

又,《集韻》:匹角切,音璞──與㩧同,擊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普木切;《正韻》:普卜切──𡘋與攴同,小擊也。
書・盤庚》: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

又,杖也。與扑同。荀悅《申鑒》:桎梏鞭撲,以加小人。

又,《荀子・臣道篇》:若馭撲馬。〔註〕未調習之馬。

又,《集韻》:博木切,音卜──拭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蒲角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432頁,第4許惟賢1057頁,第8

擈挨也。

段注撲與扑㯷,義皆別。今人溷之。《廣韵》一屋云:拂箸。今義也。

从手。菐聲。

段注蒲角切。《廣韵》普木切。一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撲(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撲(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撲(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撲(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撲(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撲(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