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qiān ㄑㄧㄢ

牛部共11画上下结构U+727d
汉语字典

牛部

11画

7画

上下结构

yxph8

yvbq

szwm

00503

U+727d

41554453112 点、横、撇折、撇折、点、点、横撇/横钩、撇、横、横、竖

𢫀 𢴡 𤙺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qiān,部首是牛,总笔画是11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玄,可拆字为“玄、冖、牛”。

[ ] 字仓颉码是yvbq,五笔是yxph8,郑码是szwm,。

[ ] 字的UNICODE是U+727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309,UTF-32:0000727d,UTF-8:E7 89 BD。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qiānㄑㄧㄢ

基本解释

见“牵”。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rag,pull,leadbyhand
  2. ziehen(V)
  3. conduireparlamain(unepersonneouunanimal)​,setenirlamain,s'impliquer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摼 、 𢴡

唐韻》:苦堅切;《集韻》、《韻會》:輕煙切,𡘋音岍。
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
易・夬卦》:牽羊悔亡。
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

又,《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
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

又,《玉篇》:挽也。
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又,《玉篇》:連也。
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

又,《玉篇》:速也。
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苟不曉知,亦不偪急牽令速曉也。

又,《管子・法法篇》: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又,拘也。
史記・六國表》:學者牽於所聞。

又,牽牛,星名。
禮・月令》:旦牽牛中。

又,地名。
春秋・定十四年》:公會齊侯、衞侯于牽。〔註〕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

又,人名。
左傳・成十七年》:鮑牽見之。

又,姓。
後漢・皇甫規傳》: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

又,《廣韻》:苦甸切;《集韻》:輕甸切,𡘋音俔。
廣韻》:牽,挽也。

又,《增韻》:挽舟索,一名百丈牽。

又,叶詳均切。
急就章》:盜賊繫囚搒笞臀,朋黨謀敗相引牽,欺誣詰狀還反眞


韻會》亦作掔。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二上反切苦堅切古音第十二部頁碼205頁,第1許惟賢90頁,第12

牽引而前也。

段注牽引㬪韵。引伸之,輓牛之具曰牽。《牛人》牽徬是也。牲,腥曰餼。生曰牽。又凡聮貫之䛐曰牽。

从牛,冂象引牛之縻也。玄聲。

段注苦堅切。十二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牽(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牽(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牽(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牽(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牽(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牽(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牽(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牽(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牽(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牽(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