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shì ㄕˋ

言部共16画左右结构U+8ae1
汉语字典

言部

16画

9画

左右结构

ywgl

yrcmt

sozl

08612

U+8ae1

4111251341525221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撇、捺、横、竖折折钩、竖、横折、竖、竖、横

𧨦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shì,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6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可拆字为“言、㿽”。

[ ] 字仓颉码是yrcmt,五笔是ywgl,郑码是sozl,。

[ ] 字的UNICODE是U+8AE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553,UTF-32:00008ae1,UTF-8:E8 AB A1。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shìㄕˋ

基本解释

同“謚”。《説文•言部》:“諡,行之迹也。从言、兮、皿,闕。”

详细解释

名词

(形聲。从言,益聲。用言論給予褒貶,故從言。本作「諡」。本義:古代皇帝、貴族、大臣、傑出官員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後所加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 同本義posthumous title(of emperor, distinguished minister)

諡,行之跡也。 —— 《北堂書鈔》引《說文》諡者,別尊卑,彰有德也。 —— 《白虎通》先王諡以尊名。 —— 《禮記·表記》誄生時所行爲之諡。 —— 《論衡·道應》增諡美顯,榮於身後。 —— 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諡法(由主祭者將名號贈給死者,以表彰他一生的功業);諡寶(古代帝王寢墓中,刻有帝后諡號的璽印);諡譜(記載諡號的譜牒);諡名(諡號)

授與,加封;尤指死後追封confer

幸德諡爲洞簫兮。 —— 王褒《洞簫賦》身死無名,諡爲至愚,恥及父母,爲天下笑。 ——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諡告(贈諡的文告);諡典(贈諡的典禮)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osthumousname,posthumoustitle
  2. posthumoustitle)​(S)​,Nachruf(S)​,einenEhrennamenverleihen(V)
  3. Nomposthum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𡘋神至切,音示。
說文》:行之迹也。
爾雅・釋詁》:靜也。〔疏〕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
釋名》:曳也。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
白虎通》:諡之爲言引也,引列行之迹,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
增韻》:誄行立號,以易名也。汲冢《周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終葬,乃制諡敘法,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詩・大雅》:文王在上。〔註〕愼也、悉也,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諡也。
榖梁傳》:〔范甯註〕諡者,所以勸善而懲惡。
禮・檀弓》:死諡,周道也。〔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爲死後之稱,周則死後別立諡。
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諡。〔疏〕賜諡之制,實始於周也。

又,《集韻》、《類篇𡘋於賜切,音縊。又,《集韻》、《類篇𡘋羊至切,音肄──義𡘋同。

類篇》:或省作𧨦,與諡別。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備註段注改作「謚」。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諡(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諡(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諡(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諡(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