竝

复制

bìng ㄅㄧㄥˋ

立部共10画左右结构U+7add
汉语字典

立部

10画

5画

左右结构

uug

ytyt

susu

00118

U+7add

4143141431 点、横、点、撇、提、点、横、点、撇、横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bìng,部首是立,总笔画是10画。

[ ] 字是左右结构,二叠字,左右二叠字,可拆字为“立、立”。

[ ] 字仓颉码是ytyt,五笔是uug,郑码是susu,。

[ ] 字的UNICODE是U+7AD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453,UTF-32:00007add,UTF-8:E7 AB 9D。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bìngㄅㄧㄥˋ

基本解释

同“并”。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combine,annex;also,what'smore
  2. côteàcôte,ensemble,et,combiner,unir,joindre,pasdutout(suivid'unenégation)​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蒲迥切;《集韻》、《正韻》:部迥切,𡘋音倂。
類篇》:倂也、比也、皆也、偕也。
書・立政》:以竝受此丕丕基。
詩・齊風》:竝驅從兩肩兮。
禮・禮運》:聖人參於天地,竝於鬼神。

又,《類篇》:蒲浪切,傍去聲──近也。
晉書・百官志》: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散騎竝乘輿車。

又,連也。
史記・大宛傳》:竝南山。
前漢・郊祀志》:北竝勃海。

又,《類篇》:部滿切,讀如伴。
前漢・地理志》:牂柯郡屬縣。〔註〕竝,音伴。

亦作並。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下反切蒲迥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001頁,第2許惟賢874頁,第6

𡘋併也。

段注《人部》併下曰:竝也。二篆爲轉注。鄭注《禮經》古文竝今文多作併。是二字音義皆同之故也。古書亦多用爲傍字者。傍,附也。

从二立。

段注蒲迥切。十一部。

凡竝之屬皆从竝。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竝(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竝(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竝(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竝(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竝(金文·商·商) 金文

竝(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竝(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竝(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竝(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竝(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竝(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竝(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竝(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竝(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竝(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