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tán ㄊㄢˊ

阝部共10画左右结构U+90e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oobh

ffnl

uouy

97827

6756

5916

U+90ef

4334433452 点、撇、撇、点、点、撇、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𨛂 𨞇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tán,部首是阝,总笔画是10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炎、阝”,五行属火。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ffnl,五笔是oobh,郑码是uouy,中文电码是6756

[ ] 字的UNICODE是U+90E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103,UTF-32:000090ef,UTF-8:E9 83 AF。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642,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tánㄊㄢˊ

基本解释

〔~城〕地名,在中国山东省。

详细解释

名词

古国名 Tan state。在今山东省郯城北。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nameofasmallancientprincipalitywhichwassituatedinwhatisnowpartofShantungandKiangsu
  2. Tan(Eig,Fam)
  3. (nomdefamill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徒甘切;《正韻》:徒藍切,𡘋音談──國名。
說文》:少昊之後所封。
春秋・宣四年》:公及齊侯平莒及郯。又,〈昭十六年〉:郯子來朝。

又,邑名。
前漢・地理志》:郯縣,屬東海郡。

又,姓。
集韻》:郯以國爲氏。通作談。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下反切徒甘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189頁,第1許惟賢522頁,第5

郯東海縣。

段注東海郡郯,二志同。今山東沂州府郯城縣縣西南百里有故郯城。

帝少昊之後所封。

段注《前志》曰:郯,故國。少昊後。盈姓。按盈卽嬴字。宣四年經曰:公及齊矦平莒及郯。

从邑。炎聲。

段注徒甘切。八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郯(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郯(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郯(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郯(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郯(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