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táo ㄊㄠˊ

阝部共10画左右结构U+9676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10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bqrm8

nlpou

yrez

77220

7118

4453

U+9676

5235311252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撇、横折钩、撇、横、横、竖、竖折/竖弯、竖

𡍒 𨹋 𨺃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táo,部首是阝,总笔画是10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阝、匋”,五行属火。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阜,匋( táo )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 ] 字仓颉码是nlpou,五笔是bqrm8,郑码是yrez,中文电码是7118

[ ] 字的UNICODE是U+967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518,UTF-32:00009676,UTF-8:E9 99 B6。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137,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táoㄊㄠˊ

基本解释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俑。~粒。~瓷。~管。~器。

制造陶器。~冶。~铸。

喻教育、培养。~化。~育。~染。熏~。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然。~醉。~~。

古同“淘”,洗。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阜,匋( táo )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Taoqiu mountain

陶,再成丘也。 —— 《说文》再成为陶丘。 —— 《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 —— 《释名》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 —— 《说文》

陶丘(重叠的山丘)

3.瓦器,陶器pottery; earthenware

器用陶匏。 —— 《礼记·郊特牲》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 《吕氏春秋·仲冬纪》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 —— 《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4.烧制陶器的匠人 potter。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5.姓。

动词

1.制作瓦器make earthernware

陶,作瓦器也。 —— 《玉篇》陶子河滨。 —— 《吕氏春秋·慎人》譬若陶人之埏埴。 —— 《淮南子·精神》万室之国,一人陶。 —— 《孟子·告子下》

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2.陶冶,化育cultivate; mold; educate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延师择友,陶成佳士。 —— 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3.烤灼,炎炽burn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 —— 《后汉书》

4.除去 remove。如:陶洗(革除;涤除)

5.毁谤 slander。如:陶诞(毁谤夸诞)

形容词

快乐happy

共陶暮春时。 —— 《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 —— 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2yáoㄧㄠˊ

详细解释

名词

1.通“窑”。窑灶kiln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 —— 《一切经音义》

2.另见 táo。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pottery,ceramics
  2. gefällt,Keramik,Töpferei(S)​,Tao(Eig,Fam)
  3. poterie,terrecuit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徒刀切,音桃。
爾雅・釋丘》:再成爲陶丘。〔疏〕丘形上有兩丘相重累。
書・禹貢》:東出于陶丘北。
釋名》:於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竈然也。
說文》:陶丘,在濟隂。
戰國策》:秦客卿造謂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註〕今定陶縣。
前漢・地理志》:濟隂郡定陶縣。
史記・越世家》:范蠡止於陶。〔註〕徐廣曰:今定陶。
正義》曰:《括地志》云陶山在濟州平隂縣東三十五里,止此山之陽也。

又,《說文》: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居,故堯號爲陶唐氏。
書・五子之歌》: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又,縣名。
漢書・地理志》:魏郡館陶縣,雲中郡陶林縣,定襄郡安陶縣,雁門郡𣷪陶縣。

又,《玉篇》:陶甄。
廣韻》:《尸子》曰:夏桀臣昆吾作陶。汲冢《周書》:神農作瓦器。
詩・大雅》:陶復陶穴。

又,陶正,官名。
左傳・襄二十五年》:昔虞閼父爲周陶正。

又,《書・五子之歌》:鬰陶乎予心。〔傳〕鬰陶,言哀思也。

又,《爾雅・釋詁》:鬰陶,繇喜也。
禮・檀弓》: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註〕陶,鬰陶也。〔疏〕鬰陶者,心初悅而未暢之意也。

又,揚子《方言》:陶,養也。秦或曰陶。

又,《後漢・杜篤傳》:粳稻陶遂。〔註〕《韓詩》曰:陶,暢也。

又,《廣韻》:正也、化也。

又,揚雄〈解嘲〉:後陶塗。〔註〕北方國名,出馬,因以爲名。

又,蒲陶,果名。
史記・大宛傳》:有蒲陶酒。司馬相如〈上林賦〉:櫻桃蒲陶。

又,姓。
左傳・定二年》:殷氏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饑氏、終葵氏。
廣韻》:陶唐之後,今出丹陽。

又,《玉篇》亦作匋,《篇海》亦作陶。

又,《荀子・不苟篇》:陶誕突盜。〔註〕陶當爲檮杌之檮,頑囂之貌。或曰陶當爲逃,隱匿其情也。

又,《韻會》:𩋃,通作陶。
周禮・冬官・考工記》:韗人爲臯陶。〔註〕臯陶,鼓木也。陶字从革。

又,《韻會》:裪,通作陶。
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主衣服之官。又,《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餘昭切,音搖。
詩・王風》: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傳〕陶陶,和樂貌。〔釋文〕陶,音遙。

又,《禮・祭義》: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註〕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釋文〕陶,音遙。

又,《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
篇海》本作𨹋

又,《集韻》:大到切,音導。
詩・鄭風》:淸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傳〕陶陶,驅逐之貌。〔釋文〕陶,徒報反;好,呼報反。又,〔朱註〕陶,叶徒𠋫反;好,叶許𠋫反。

又,叶夷周切,音由。
詩・魯頌》:淑問如臯陶,在泮獻囚。
易林》:兹基運時,稷契臯陶;貞良得願,微子解囚。杜篤〈吳漢誄〉:堯隆稷契,舜嘉臯陶;伊尹佐殷,呂尙翼周。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徒刀切古音第三部頁碼2940頁,第2許惟賢1278頁,第4

陶再成丘也。在濟陰。

段注《釋丘》曰:一成爲敦丘。再成爲陶丘。《禹貢》曰:道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泆爲熒。東出于陶丘北。《地理志》曰:濟陰郡定陶縣。《禹貢》陶丘在西南。按定陶故城在今山東曹州府定陶縣西南。古陶丘在焉。

𨸏。匋聲。

段注徒刀切。古音在三部。

《夏書》曰:東至于陶丘。

段注《禹貢》文。

陶丘有堯城。堯嘗所凥。故堯號陶唐氏。

段注謂堯始居於陶丘。後爲唐侯。故曰陶唐氏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陶(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陶(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陶(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陶(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陶(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陶(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陶(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陶(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