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

复制

tuó ㄊㄨㄛˊ

魚部共16画左右结构U+9b80
汉语字典

魚部

16画

5画

左右结构

qopx

nfjp

rwrr

23312

U+9b80

3525121444444535 撇、横撇/横钩、竖、横折、横、竖、横、点、点、点、点、点、点、横撇/横钩、撇、竖弯钩

䰿 𩵔 𩷿 𩸻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tuó,部首是魚,总笔画是16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魚,可拆字为“魚、它”。

[ ] 字仓颉码是nfjp,五笔是qopx,郑码是rwrr,。

[ ] 字的UNICODE是U+9B8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808,UTF-32:00009b80,UTF-8:E9 AE 80。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tuóㄊㄨㄛˊ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吹沙小鱼。

详细解释

名词

1.鲇类鱼siluroid

鮀鱼,俗称肥鮀。《说文》:“鮀,鲇也。”《齐民要术》有鮀臛汤法。按,吾县所称为肥鮀者,口腹俱大,背黄腹白,身滑无鳞。 —— 民国二十八年修《巴县志》

2.动物名。即扬子鳄Chinese aligator

《图经》曰:“鮀,生南海地泽,今江湖极多…形似守宫陵鲤辈而长一二丈,背尾俱有鳞甲,善攻鮀岸,夜则鸣吼,舟人甚畏之。” ——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

3.吹沙小鱼a kind of small fish

鲨,鮀。 —— 《尔雅》。郭璞注:“今吹沙小鱼。体圆而有点文。”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nakefish
  2. Requin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𡘋音駝。
爾雅・釋魚》:鯊鮀。〔註〕今吹沙小魚,體圓而有點文。
正字通》:鮀卽小沙魚別名,《說文》以鮀爲鮎、以鰋爲鮀,𡘋非。詳後鰋字註。

又,《本草圖經》:鮀魚生湖畔土窟中,形似守宮而大,長丈餘,背尾俱有鱗甲。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一下反切徒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311頁,第1許惟賢1005頁,第6

鮀鮎也。

段注《釋魚》、《毛傳》皆曰:鯊,鮀也。許以魦系樂浪潘國。釋鮀爲鮎。於古說不同。葢有所受之也。《春秋傳》名鮀者字子魚。玉裁又按鯊見於詩。《爾雅》、《毛傳》皆曰:鯊,鮀也。許當無異說。不當訓鮀爲鮎,而以鯊爲出樂浪潘國。葢鮎,𩷑也。𩷑,鮎也。許同《爾雅》、《毛傳》。而鮀下訓沙也。亦與古同。《毛詩》鯊本作沙。故《說文》無鯊字。鮀下云沙也。淺人以爲怪。遂竄改錯亂如此。諸書紀載雖有魦字,从沙省聲。此樂浪潘國之魚。非詩之沙也。故不相牽混。許書之精嚴如此。《邠風》莎雞,古衹作沙。《釋魚》開卷鯉鱣爲一。鰋鮎爲一。鯊鮀爲一。許說皆同。惟鱧鯇爲一。許說不同。舍人云:鯊,石鮀也。郭云:今吹沙小魚也。體圓而有點文。

从魚。它聲。

段注徒何切。十七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鮀(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鮀(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鮀(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