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cāng ㄘㄤ

氵部共13画左右结构U+6ec4
汉语字典

氵部

13画

10画

左右结构

iwyk

eoir

voxj

38167

U+6ec4

4413445113251 点、点、提、撇、捺、点、横折、横、横、撇、竖、横折、横

𣳁 𣶟 𤀅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cāng,部首是氵,总笔画是13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可拆字为“氵、倉”。

[ ] 字仓颉码是eoir,五笔是iwyk,郑码是voxj,。

[ ] 字的UNICODE是U+6EC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356,UTF-32:00006ec4,UTF-8:E6 BB 84。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cāngㄘㄤ

基本解释

暗綠色(指水)~海。~浪。~海遺珠(喻被埋沒的人才)。~海桑田。~海一粟。

寒,冷:“日初出,~~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聲。从水,倉聲。本義:寒冷。

2.同“凔”。寒冷cold

滄,寒也。 —— 《說文》天地之間有滄熱。 —— 《周書·周祝》疾養滄熱,滑鈹輕重以形體異。 —— 《荀子·正名》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 —— 《漢書·枚乘傳》日初出,滄滄涼涼。 —— 《列子·湯問》

滄涼(寒涼;寒冷);滄熱(寒冷與炎熱)

3.通“蒼”。水深綠色 dark green

滄流(泛指水流。因江水呈青蒼色,故名);滄浪(水色青碧;又指水名,在湖北省境內)

名词

州名 Cang prefecture。北朝東魏置。治所在今河北省鹽山縣與山東省樂陵縣之間。唐至元因之,治所向北移至今河北省滄州市。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blue,darkgreen;cold
  2. dunkelblau(Adj)
  3. bleufoncé,vertazuré,glauqu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𣶟𣳁

唐韻》:七剛切;《集韻》、《韻會》:千剛切,𡘋音倉──水名。
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爲漢。又,東爲滄浪之水。

又,河名。
水經注》:濕水左會淸夷水,亦謂之滄河。

又,湖名。
廣輿記》:在韶州府樂昌縣。

又,州名。
廣韻》:後魏所置,蓋取滄海爲名。

又,《說文》:寒也。
逸周書》:天地之道有滄熱。

亦作倉。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集韻》:楚亮切,音創──與凔同。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七岡切古音第十部頁碼2252頁,第2許惟賢980頁,第3

滄寒也。

段注《周書》周祝解曰:天地之閒有滄𤍽。《列子・湯問》。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仌部》凔字音義同。

从水。倉聲。

段注七岡切。十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滄(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滄(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滄(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滄(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滄(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滄(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滄(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滄(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滄(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