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yán ㄧㄢˊ

木部共17画左右结构U+6a90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木部

17画

13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sqdy

dncr

fros

47961

2908

7360

U+6a90

12343513344111251 横、竖、撇、点、撇、横撇/横钩、横、撇、撇、点、点、横、横、横、竖、横折、横

𣚞 𣡞 𤖝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yán,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7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詹”,五行属木。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木,詹( zhān )声。本义:屋檐。

[ ] 字仓颉码是dncr,五笔是sqdy,郑码是fros,中文电码是2908

[ ] 字的UNICODE是U+6A9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280,UTF-32:00006a90,UTF-8:E6 AA 90。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3395,属次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yánㄧㄢˊ

基本解释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房~儿。廊~。飞~。前~。~沟。~头。~牙。

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帽~儿。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木,詹( zhān )声。本义:屋檐。

2.同本义eaves

复庙重檐。 —— 《礼记·明堂位》。注:“重檐,重承壁材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晋· 陶潜《归园田居》檐牙高啄(檐牙:屋顶伸出的边沿。高啄:像鸟向高处啄食一样)。 —— 唐· 杜牧《阿房宫赋》

檐石(屋檐下的石板);檐宇(屋檐);檐花(靠近屋檐下边开的花);檐板(屋檐板);檐阴(屋檐下阳光不到处);檐梁(檐下的屋梁);檐帷(檐下的帘幕);檐楣(屋檐);檐马(也称风铃,铁马);檐铁(挂在屋檐下的风铃)

3.某些器物上形状像屋檐的部分brim

时逆帽檐风刮顶,旋呵鞭手冻粘须。 —— 唐· 杜荀鹤《早发》

帽檐儿。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avesofhouse;brim,rim
  2. Dachgesims,Dachvorsprung(S)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余廉切;《正韻》:移廉切,𡘋音鹽。
說文》:㮰也。〔徐曰〕俗作簷,非是。
禮・明堂位》:復廟重檐。〔註〕重檐,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避風雨。見梠字註,又見樀字註。

又,別作櫩。何晏〈景福殿賦〉:飛櫩翼以軒翥。

韻會》:又作。揚子《方言》:秦謂之桷,齊謂之

又,《集韻》、《韻會》、《正韻𡘋都濫切,音擔──通作檐。
管子・七法篇》: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猶檐竿而欲定其末

又,星名。
爾雅・釋天》:河鼓謂之牽牛。〔郭註〕荆楚人呼牽牛星爲檐鼓。檐者,荷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上反切余廉切古音第八部頁碼1019頁,第4許惟賢449頁,第5

檐㮰也。

段注檐之言隒也。在屋邊也。《明堂位》重檐注云:重檐,重承壁材也。姚氏鼐云:漢時名檐爲承壁材。以其直垂而下如壁。

從木。詹聲。

段注余廉切。八部。俗作簷。按古書多用檐爲儋何之儋。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檐(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檐(金文·战国·战国中期) 战国 金文 战国中期

檐(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檐(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檐(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檐(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檐(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