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yīn ㄧㄣ

音部共9画上下结构U+97f3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音部

9画

上下结构

指事字

ujf

yta

suk

00601

7299

5084

U+97f3

414312511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𤶴 𦂺 𪛏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yīn,部首是音,总笔画是9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立、日”,五行属土。

[ ] 字造字法是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 ] 字仓颉码是yta,五笔是ujf,郑码是suk,中文电码是7299

[ ] 字的UNICODE是U+97F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899,UTF-32:000097f3,UTF-8:E9 9F B3。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632,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yīnㄧㄣ

基本解释

声,亦特指有节奏的声。声~。~乐( yuè )。~律。~色。~量。~区。~韵。~像。~容(声音、容貌)。弦外之~。

信息,消息。~信。佳~。~讯。

详细解释

名词

1.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同本义sound; voice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说文》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白虎通·礼乐》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礼记·乐记》夫音,乐之舆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北音清越。 —— 宋· 苏轼《石钟山记》鸟兽音迹。 —— 清· 姚鼐《登泰山记》

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3.音乐music tone

莫不中音。 —— 《庄子·养生主》赵王好音。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音律;音调。

4.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news; message; information。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5.字的音读pronunciation

乡音无改。 —— 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盖音谬也。 —— 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ound,tone,pitch,pronunciation
  2. Ton,Laut
  3. son,bruit,tonalité,note(musiqu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今切,音隂。
說文》: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書・舜典》:八音克諧。
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疏〕方謂文章,聲既變轉,和合次序,成就文章,謂之音──音則今之歌曲也。
周禮・春官・大師》:以六律爲之音。〔疏〕以大師吹律爲聲,又使其人作聲而合之,聽人聲與律呂之聲合,謂之爲音。〈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疏〕此言聲成文謂之音,則聲與音別。〈樂記〉註:雜比曰音,單出曰聲。〈記〉又曰: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則聲音樂三者不同,以聲變乃成音,音和乃成樂,故別爲三名。對文則別,散則可以通。季扎見歌《》曰:此之謂夏聲。
公羊傳》曰十一而稅頌聲作──聲卽音也;下云:治世之音──音卽樂也。是聲與音、樂各得相通也。

又,《易・中孚》:翰音登于天。
禮・曲禮》:雞曰翰音。

又,姓。見《姓苑》。

又,《正韻》:於禁切──與䕃通。
左傳・文十七年》:鹿死不擇音。〔杜預註〕音,所茠䕃之處。古字借用。
〇〔按〕註借用,是古字聲同皆相假借,且《釋文》作於鳴反,𡘋不作去聲讀。
正韻》非。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三上反切於今切古音第七部頁碼406頁,第4許惟賢183頁,第8

音聲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

段注十一字一句。各本聲下衍也字。《樂記》曰:聲成文謂之音。

宫商角徵羽,聲也。

段注宋本無也。

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

段注有節之意也。於今切。七部。

凡音之屬皆从音。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音(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音(金文·春秋·春秋早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早期

音(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音(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音(玉书·春秋·侯马盟书) 春秋 玉书 侯马盟书

音(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音(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音(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音(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音(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音(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音(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音(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音(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音(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音(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音(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音(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音(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音(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