𧻚

𧻚

复制

yuán ㄩㄢˊ

走部共13画半包围结构U+27eda
汉语字典

走部

13画

6画

半包围结构

fhgg

gomam

bobk

U+27eda

1212134125111

𧼉

𧻚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𧻚 ] 字拼音是yuán,部首是走,总笔画是13画。

[ 𧻚 ] 字是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走、亘”。

[ 𧻚 ] 字仓颉码是gomam,五笔是fhgg,郑码是bobk,。

[ 𧻚 ] 字的UNICODE是U+27ED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3546,UTF-32:00027eda,UTF-8:F0 A7 BB 9A。

𧻚的笔顺

折叠展开

𧻚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𧻚
1yuánㄩㄢˊ

拼音yuán。[~田] 同“辕田”, 古代按休耕需要分配的土地。

𧻚
2

楚国文字隶定字, 同“桓”。[~~ 趩趩],同“ 桓桓翼翼”。

𧻚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雨元切;《集韻》、《韻會》:于元切,𡘋音袁。
說文》:𧻚田,易居也。

𧻚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二上反切羽元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263頁,第3許惟賢117頁,第2

𧼉𧻚田,

段注逗。

易居也。

段注《周禮・大司徒》。不易之地家百畮。一易之地家二百畮。再易之地家三百畮。大鄭云:不易之地歲種之。地美。故家百畮。一易之地休一歲乃復種。地薄。故家二百畮。再易之地休二歲乃復種。故家三百畮。《遂人》。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頒田里。上地夫一𢋨,田百畮,萊五十畮。中地夫一𢋨,田百畮,萊百畮。下地夫一𢋨,田百畮,萊二百畮。注。萊謂休不耕者。《公羊》何注曰:司空謹別田之高下美惡。分爲三品。上田一歲一󵡦。中田二歲一󵡦。下田三歲一󵡦。肥饒不得獨樂。墝埆不得獨苦。故三年一換主易居。財均力平。《漢書・食貨志》曰:民受田。上田夫百畮。中田夫二百畮。下田夫三百畮。歲耕種者爲不易上田。休一歲者爲一易中田。休二歲者爲再易下田。三歲更耕。自爰其處。《地理志》曰:秦孝公用商君。制轅田。張晏云:周制三年一易。以同美惡。商鞅始割列田地。開立仟伯。令民各有常制。孟康云: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浸廢。商鞅相秦。復立爰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也。按何云換主易居。班云更耕自爰其處。孟云爰土易居。許云𧻚田易居。爰轅𧻚換田字音義同也。古者每歲易其所耕。則田廬皆易。云三年者。三年而上中下田徧焉。三年後一年仍耕上田。故曰自爰其處。孟康說古制易居爲爰田。商鞅自在其田不復易居,爲轅田。名同實異。孟說是也。依孟則商鞅田分上中下而少多之。得上田者百畝。得中田者二百畝。得下田者三百畝。不令得田者彼此相易。其得中田二百畝者,每年耕百畝。二年而徧。得下田三百畝者,亦每年耕百畝。三年而徧。故曰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爰自在其田。不復易居。《周禮》之制。得三等田者彼此相易。今年耕上田百畝。明年耕中田二百畝之百畝。又明年耕下田三百畝之百畝。又明年而仍耕上田百畝。如是乃得有休一歲休二歲之法。故曰三歲更耕。自爰其處。與商鞅法雖異而同也。鞅之害民。在開仟伯。

从走。亘聲。

段注羽元切。十四部。

原文

𧻚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𧻚(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𧻚(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𧻚(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𧻚(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𧻚(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𧻚(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𧻚(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𧻚(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𧻚(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𧻚(简·楚〔战国〕·新蔡葛陵) 楚〔战国〕 新蔡葛陵

𧻚(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𧻚(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𧻚(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