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ēng ㄗㄥ zèng ㄗㄥˋ

纟部共15画左右结构U+7f2f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纟部

15画

12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xulj

vmcwa

zulk

28166

4938

7153

U+7f2f

551432524312511 撇折、撇折、提、点、撇、竖、横折、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𢅋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zēng,zèng,部首是纟,总笔画是15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曾”,五行属金。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 ] 字仓颉码是vmcwa,五笔是xulj,郑码是zulk,中文电码是4938

[ ] 字的UNICODE是U+7F2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559,UTF-32:00007f2f,UTF-8:E7 BC AF。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6023,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zēngㄗㄥ

基本解释

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彩。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糸( mì ),曾声。本义: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

2.同本义silk fabrics

缯,帛也。 —— 《说文》杂帛曰缯。 —— 《三苍》瘗缯。 —— 《礼记·礼运》赤绨缘缯。 —— 《汉书·匈奴传》。注:“缯者帛之总名。”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 —— 《史记·滑稽列传》灌婴, 睢阳贩缯者也。 —— 《汉书·灌婴传》

缯服(丝织的衣服);缯絮(丝絮。也指丝絮作成的棉衣);缯纩(丝布与丝棉絮的合称);缯帛(丝绸之统称);缯布(缯帛布疋)

3.通“矰”。古代射鸟用的箭arrow for shooting birds

治其缯缴。 —— 《战国策·楚策四》好弋者先具缴与缯。 —— 《淮南子·说山》缯缴充蹊。 —— 《三国志·袁绍传注》

缯缴(即矰缴。猎取飞鸟的射具。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4.古国名 Zeng state。姒姓,相传为夏禹后裔。

5.姓。

6.另见 zèng。

2zèngㄗㄥˋ

基本解释

捆,扎。把这根竿子~好。

详细解释

动词

1.绑;扎tie; bind; fasten

缯丝为弦。 —— 《新增格古要论·制琴法》

2.另见 zēng。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ilkfabrics;surnam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疾陵切;《集韻》、《韻會》:慈陵切,𡘋音蹭。
說文》:帛也。籀文作緈。
前漢・灌嬰傳》:睢陽販繒者也。〔註〕師古曰:繒者,帛之摠名。

又,國名。
榖梁傳・僖十四年》:季姬及繒子遇于防。〈周語〉:杞、繒由太姒。〔註〕杞、繒二國,姒姓,夏禹之後。

又,縣名。
史記・吳大伯世家》:敗齊師于艾𣺦至繒。〔註〕琅邪繒縣。

又,姓。
史記・夏本紀》:禹爲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爲姓,有繒氏。
前漢・文帝紀》:祁侯繒賀爲將軍。

又,《集韻》:咨騰切,音增;徂棱切,音層;作亙切,音贈──義𡘋同。

又,與矰同。
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雁。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疾陵切古音第六部頁碼2589頁,第3許惟賢1127頁,第4

𦀓帛也。

段注七篇帛下曰繒也。是爲轉注。《春秋傳》叚爲鄫字。

从糸。曾聲。

段注疾陵切。六部。

籒文繒。从宰省。

段注宰省聲也。不曰辛聲定爲宰省聲者,辛與曾有眞蒸之別。宰省與曾爲之蒸之相合。通轉冣近者也。

楊雄㠯爲《漢律》祠宗廟丹書告也。

段注也字依《韵會》補。𦀓爲祠宗廟丹書告神之帛。見於《漢律》者字如此作。楊雄言之。雄《甘泉賦》曰:上天之縡。葢卽謂郊祀丹書告神者。此則从宰不省者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缯(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缯(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缯(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缯(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缯(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缯(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缯(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缯(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