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zhū ㄓㄨ

阝部共8画左右结构U+90be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阝部

8画

6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ribh8

hdnl

mbky

27927

5905

U+90be

31123452 撇、横、横、竖、撇、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zhū,部首是阝,总笔画是8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朱、阝”,五行属金。

[ ] 字造字法是

[ ] 字仓颉码是hdnl,五笔是ribh8,郑码是mbky,。

[ ] 字的UNICODE是U+90B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054,UTF-32:000090be,UTF-8:E9 82 BE。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3945,属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ūㄓㄨ

基本解释

古国名,在中国今山东省邹县。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国名Zhu state

邾,周武王时所封 曹姓国也。始封之君曰 侠,为 鲁附庸。从邑,朱声。 —— 《说文》

2.在今山东邹县。

3.古邑名 Zhu city。战国楚地,楚宣王灭邾国,迁其君于此,故名。在今湖北省黄冈县。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feudalstatewhichexistedB.C.700-469;nowinShandong
  2. Zou(état)​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𡘋音朱。
玉篇》:魯附庸國,顓頊之後所封也。
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註〕邾,今魯國鄒縣也。
六書故》:邾鄒同「聲」,實一地。春秋時邾用夷,故邾謂之邾婁,合邾婁之音爲鄒,故邾改名鄒也。
輿地廣記》:湽州鄒平縣,古鄒國。兗州鄒縣,邾文公所遷邑,有孟軻冢。楚滅之,遷之江夏,故江夏亦有邾城,今爲黃州黃岡縣。

又,《集韻》:鍾輸切,音侏──地名,漢衡山王吳芮都。
正字通》:此郳犂國,春秋時小邾子國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六下反切陟輸切古音第四部頁碼1171頁,第1許惟賢515頁,第3

邾江夏縣。

段注二志同。《前志》曰:衡山王吳芮都。按芮都邾,見《項羽本紀》。今湖北黃州府城去故邾城二里許是也。今大江東流徑黃州府城南。隔江相望者曰武昌縣。《水經》曰:又東過邾縣南鄂縣北是也。酈善長曰:楚宣王滅邾。徙居於此。王隱地道記,劉昭《郡國志》注皆有此說。但此事不見《楚世家》。時楚之强。未必滅此彈丸而尚以地居之。葢此地古名邾。魯附庸國古名邾婁。依許所說。本不相謀。無庸牽合。

从邑。朱聲。

段注陟輸切。古音在四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邾(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邾(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邾(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邾(简·楚〔战国〕·包山) 楚〔战国〕 包山

邾(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邾(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邾(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邾(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邾(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邾(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邾(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邾(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