𢎦

𢎦

复制
弓部共5画上下结构U+223a6
汉语字典

弓部

5画

2画

上下结构

wxb

on

odyz

U+223a6

34515

𢎦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𢎦 ] 字部首是弓,总笔画是5画。

[ 𢎦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人、弓”。

[ 𢎦 ] 字仓颉码是on,五笔是wxb,郑码是odyz,。

[ 𢎦 ] 字的UNICODE是U+223A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0198,UTF-32:000223a6,UTF-8:F0 A2 8E A6。

𢎦的笔顺

折叠展开

𢎦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𢎦

同“殳”。

𢎦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同「殳」。出道經。

𢎦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八上反切多嘯切古音第二部頁碼1530頁,第1許惟賢671頁,第8

𢎣問終也。

段注謂有死䘮而問之也。《襍記》曰:弔者東面致命曰:寡君聞君之䘮。寡君使某。如何不淑。《曲禮》。知死者傷。鄭注曰:說者有弔辭曰:皇天降灾。子遭罹之。如何不淑。《曾子問》。父䘮稱父。母䘮稱母。鄭注云:父使人弔之辭云:某子聞某之䘮。某子使某。如何不淑。母則若云:宋蕩伯姬聞姜氏之䘮。伯姬使某。如何不淑。此皆問終之辭。淑,善也。如何不善者,欲其善也。故引伸之謂善爲弔。魯莊公使人弔宋大水云:若之何不弔。卽如何不淑也。《左傳》。哀公誄孔子。昊天不弔。先鄭注《周禮》大祝引作昊天不淑。此弔淑通用之徵。應劭,王肅皆訓弔爲善。《粊誓》。無敢不弔。卽無敢不善也。凡《書・大誥、多士、君奭》、《詩・節南山、瞻卬》、《逸周書》祭公解,《左傳》莊十一年襄十三年十四年二十三年昭二十六年哀十六年,《漢書・翟義傳》所云不弔者皆謂不善。《大誥》、《君奭》之弗弔天三字連讀。《多士》之弗弔昊天四字連讀。皆猶《小雅》之不弔昊天。鄭云:不善乎昊天也。葢弔之爲善。今失其傳矣。以上王氏引之說。玉裁按。《辵部》𨑩,至也。凡經文無𨑩。但有弔。弔或訓至。如《天𠈃》傳。弔,至也。《節南山》傳云:弔,至也。箋云:至猶善也。《粊誓》。無敢不弔。鄭云:弔猶善也。至與善義本相近。古非必作𨑩而後訓至也。𨑩者,小篆分別之字。

从人弓。

段注三字今補。會意。多嘯切。二部。

古之葬者厚衣之㠯薪。

段注此偁《易・𣪠辭》。說人持弓會毆禽之故。

故人持弓會𢿛禽也。

段注故字舊作从。今正。《吳越春秋》。陳音謂越王曰:弩生於弓。弓生於彈。彈起古之孝子。古者人民樸質。飢食鳥獸。渴飮霧露。死則裹以白茅。投於中野。孝子不忍見父母爲禽獸所食。故作彈以守之。故歌曰: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按孝子𢿛禽。故人持弓助之。此釋弔从人弓之意也。倉頡造字。當黃帝時。旣易之以棺椁矣。而葬文猶取衣薪。弔文猶依逐肉。反始不忘本也。禮也者,反其所自生。

弓葢往復弔問之義。

段注小徐有此八字。葢別一說也。當有一曰字。《左傳》有相問以弓者。故云然。

原文

𢎦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𢎦(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