錞

复制

chún ㄔㄨㄣˊ

金部共16画左右结构U+931e
汉语字典

金部

16画

8画

左右结构

qybg

cyrd

psjy

80147

U+931e

3411243141251521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横

𨫚 𨯢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chún,部首是金,总笔画是16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金,可拆字为“金、享”,五行属金。

[ ] 字仓颉码是cyrd,五笔是qybg,郑码是psjy,。

[ ] 字的UNICODE是U+931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662,UTF-32:0000931e,UTF-8:E9 8C 9E。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chúnㄔㄨㄣˊ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铜制的军乐器,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多作虎形钮,可悬挂,常与鼓配合:“以金~和鼓。”

靠近。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乐器名 an ancient musical instrument。青铜制,形如圆筒,上大下小,顶上多为虎形钮,可悬挂,以物击之而鸣。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盛行于东周至汉代。

鼓錞相望。 —— 《淮南子·兵略》以金錞和鼓。 —— 《周礼·鼓人》

2.另见 duì。

2duìㄉㄨㄟˋ

详细解释

名词

1.矛戟柄下端的平底金属套metal sheath of spear handle

錞之与刀,孰先弊也。 —— 《淮南子》

2.另见 chún。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instrument
  2. tambourencuivr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廣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𡘋音純。
廣韻》:樂器鳴之,所以和鼓也。
周禮・地官・封人》以金錞和鼓。〔註〕錞于也,圜如碓頭,大上小下,樂作鳴之,與鼓相和。〈晉語〉:戰以錞于丁寧,儆其民也。〔註〕錞于,形如碓頭,與鼓相和;丁寧,鉦也。
韻會》:一說形如鐘有舌謂之錞于。
樂書》云:自金聲之淳言之謂之錞。後周平蜀獲其器,太常卿斛斯證曰:錞于也。以芒筒捋之,其聲極振,取以和樂。通作淳于。

又,《集韻》:都昆切,音敦──義同。

又,《廣韻》:徒對切,音隊。
詩・秦風》:厹矛鋈錞。〔傳〕錞,鐏也。〔疏〕矛之下端。〔釋文〕錞,徒對反。又,徒猥反,一音敦。

又,《淮南子・說林訓》:錞之與刃,孰先弊也。〔註〕錞讀頓首之頓。

又,《廣韻》:徒猥切;《集韻》、《正韻》:杜罪切,𡘋𥳔──義同。

又,《集韻》:徒臥切,音憜──覆𣩵也。
禮・喪大記》大夫𣩵以幬欑〔註〕:幬,或作錞。〔釋文〕錞,徒對反。又,徒臥反。又,徒猥反。

又,《山海經》:是錞于西海。〔註〕郭曰:錞,猶堤埻也。章閏反。〔又〕是錞于北海。〔註〕謂依附于北海也。

又,《正字通》:北海有錞于縣,一作淳于、錞釪,皆因山川之形似圜堆深筩者,故以爲名,如玉甑峯、鈷鉧潭之類。

說文》作𨯢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徒對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2841頁,第6許惟賢1235頁,第9

𨰮

異體

𨰮𢧢柲下銅鐏也。

段注柲,欑也。欑,積竹杖也。矛𢧢之矝以積竹杖爲之。其首非銅裹而固之恐易散。故有銅鐏。故字从金。《秦風・毛傳》曰:𫓜,鐏也。

从金。𫿠聲。

段注徒對切。古音在十三部。《方言》。鐏謂之釬。注曰:或名爲鐓。音頓。玄應書卷廿一引《說文》作鐓。而謂梵經作錞乃樂器錞于字。然則東晉唐初《說文》作𨰮可知。《玉篇》、《廣韵》皆鐓爲正字。錞注同上。《曲禮》。進矛𢧢者前其鐓。《釋文》云又作錞而已。舊本皆作𦎫聲。篆作𫓜。今更正。

詩曰:厹矛𣵽𨰮

段注《秦風》文。厹各本作叴。今正。𣵽今詩作鋈。《車部》引詩𣵽以觼軜。字亦作𣵽。許書無[⿱𣵽金]字之證也。以白金固鐏。謂涂銀於銅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錞(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錞(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錞(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錞(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錞(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錞(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錞(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錞(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