辝

复制

ㄘˊ

辛部共12画左右结构U+8f9d
汉语字典

辛部

12画

5画

左右结构

ckuh

irytj

zsjs

20641

U+8f9d

542514143112 撇折、点、竖、横折、横、点、横、点、撇、横、横、竖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拼音是,部首是辛,总笔画是12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台,可拆字为“台、辛”。

[ ] 字仓颉码是irytj,五笔是ckuh,郑码是zsjs,。

[ ] 字的UNICODE是U+8F9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765,UTF-32:00008f9d,UTF-8:E8 BE 9D。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ㄘˊ

基本解释

古同“辞”。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籀文辭字。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似茲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65頁,第3許惟賢1287頁,第9

辝不受也。

段注《聘禮》。辭,曰非禮也敢。注曰:辭,不受也。按經傳凡辤讓皆作辭說字。固屬叚借。而學者乃罕知有辤讓本字。或又用辤爲辭說而愈惑矣。《禮經》一書。多言辭曰:謂其文辭如是也。《聘禮》之辭曰非禮也敢。則於辭爲逗。謂辤則其辭如是也。故鄭特注之。以別於他處之言辭曰者。哀六年《左傳》。五辭而後許。《釋文》曰:辭本又作辤。

从受辛。

段注會意。

受辛宜辤之也。

段注釋會意之恉。《世說新語》。蔡邕題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虀臼。解之曰:虀臼所以受辛。辤字也。按此正當作辭。可證漢人辤辭不別耳。似茲切。一部。

籒文辤。

段注和悅以卻之。故从台。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辝(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辝(金文·春秋·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辝(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辝(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辝(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