𡵹

𡵹

复制
山部共7画上下结构U+21d79
汉语字典

山部

7画

4画

上下结构

mmmj

hnu

qdql

U+21d79

3535252

𡵹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𡵹 ] 字部首是山,总笔画是7画。

[ 𡵹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

[ 𡵹 ] 字仓颉码是hnu,五笔是mmmj,郑码是qdql,。

[ 𡵹 ] 字的UNICODE是U+21D7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8617,UTF-32:00021d79,UTF-8:F0 A1 B5 B9。

𡵹的笔顺

折叠展开

𡵹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𡵹

同“岳”。

𡵹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搜眞玉鏡》:同「岳」。

𡵹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九下反切五角切古音第三部頁碼1747頁,第2許惟賢765頁,第2

𡵹東岱,

段注見下。

南靃,

段注南靃者,衡山也。在今湖南衡州府衡山縣西北。《風俗通》曰:衡山一名霍山。《爾雅・釋山》曰:霍山爲南嶽。尚書《大傳》、《白虎通》皆舉霍山。《毛傳》則曰:南嶽,衡。許宗毛者也。曰南霍,正皆謂今湖南之衡山。卽《漢・地理志》長沙國湘南縣東南之《禹貢》衡山也。《封禪書》。漢武帝元封四年。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灊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此郭景純所謂武帝以衡山遼曠。移其神於天柱者。葢自是天柱始有霍山之名。而衡山不曰霍山矣。許言霍者,從其朔偁也。天柱山者,今安徽六安州霍山縣南之霍山是也。

西𡼙

段注見下。

北恒,

段注《爾雅》曰:恒山爲北嶽。《毛傳》曰:北嶽,恒。《禹貢》職方之恒山也。在今直𣜩省定州曲陽縣。

中大室。

段注大各本作泰。今正。古書大字,俗或讀他葢切。改爲太。又改爲泰。葢不可盡正矣。《爾雅》曰:嵩高爲中嶽。《封禪書》、《郊祀志》皆曰:中嶽,嵩高也。按《禹貢》曰外方。《左傳》曰大室。《國語》曰崇山。崇之字亦作崈,亦作嵩。故崇山亦曰崈高山,亦曰嵩高山。《地理志》。潁川郡崈高縣。武帝置。以奉大室山。是爲中岳。古文以崇高爲外方山也。大室,崇高錯舉。可見一山數名。卽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北之嵩山也。

王者之所㠯巡狩所至。

段注㠯,用也。王者所用至此而巡狩也。巡狩者,巡所守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按《堯典》。二月至于岱宗。五月至于南嶽。八月至于西嶽。十有一月至于北嶽。不言中嶽也。而《封禪書》、《郊祀志》述《堯典》皆云:中嶽,嵩高也。何氏注《公羊》則偁《堯典》,而補其文曰:還至嵩。如初禮。應劭《風俗通》則曰:中嶽,嵩高也。王者所居。故不巡焉。其說乖異。

从山。獄聲。

段注五角切。三部。

古文。象高形。

段注今字作岳。古文之變。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