𢍪

𢍪

复制

dēng ㄉㄥ

廾部共14画上中下结构U+2236a
汉语字典

廾部

14画

11画

上中下结构

qgka

bmrt

rsue

U+2236a

35441251431132

𢍪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𢍪 ] 字拼音是dēng,部首是廾,总笔画是14画。

[ 𢍪 ] 字是上中下结构,可拆字为“豆、廾”。

[ 𢍪 ] 字仓颉码是bmrt,五笔是qgka,郑码是rsue,。

[ 𢍪 ] 字的UNICODE是U+2236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0138,UTF-32:0002236a,UTF-8:F0 A2 8D AA。

𢍪的笔顺

折叠展开

𢍪的意思

折叠展开

𢍪

dēngㄉㄥ

基本解释

同“豋”。《集韻•登韻》:“𢍪,《説文》:‘禮器也’。或作豋。”

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都騰切,等平聲。
說文》:禮器也。
爾雅・釋器》:瓦豆謂之豋。〔註〕卽膏豋也。〔疏〕對文則木曰豆、瓦曰豋,散則皆名豆。
詩・大雅》:于豆于豋。〔傳〕木豆薦葅醢,瓦豋薦太羹;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
宋史・禮志》:宗廟之祭,用太牢而三鉶,鉶既設三,則豋亦如其數;請設三豋,實牛、羊、豕之湇以爲太羹。又,《元史・祭祀志》:太羹,每室三豋;和羹,每室三鉶。

又,通作鐙。
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
集韻》或作𤮘

說文》本作𧯭,从廾,持肉,在豆上,會意。隸作豋。毛氏曰:登降之登,上从癶,癶音撥;豋豆之豋,上从月从又,月卽肉字,又卽手字,持祭肉于豆之義。二字取義不同。〈六書略〉:豋,豆也。借爲升登之登。合登、豋爲一,誤。

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𢍪(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𢍪(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𢍪(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