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ㄉㄧˋ

巾部共9画上下结构U+5e1d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巾部

9画

6画

上下结构

象形字

upmh8

yblb

suwl

00227

1593

2159

U+5e1d

414345252 点、横、点、撇、点、横撇/横钩、竖、横折钩、竖

𠫜 𠫦 𢂇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常用字,拼音是,部首是巾,总笔画是9画。

[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丶、”,五行属火。

[ ] 字造字法是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 ] 字仓颉码是yblb,五笔是upmh8,郑码是suwl,中文电码是1593

[ ] 字的UNICODE是U+5E1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093,UTF-32:00005e1d,UTF-8:E5 B8 9D。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633,属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ㄉㄧˋ

基本解释

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上~。玉皇大~。

君主。~王。皇~。称~。~制。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花蒂的全形。上面象花的子房,中间象花萼(花瓣外面的绿片)。下面下垂的象雌雄花蕊。本义:花蒂。

2.天帝,上帝。宗教或神话中称主宰万物的神。最高的天神。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the supreme Being

帝,上帝,天之神也。 —— 《字汇》帝命不时。 —— 《诗·大雅·文王》

3.又。

在帝左右。兆五帝于四郊。 —— 《周礼·大宗伯》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 《列子·汤问》

帝乡(传说中天帝居住的仙乡);帝君(古人对神的尊称);帝江(传说中的神名。居于“天山”)

4.君主,皇帝monarch; emperor

帝,王天下之号也。 —— 《说文》帝,君也。 —— 《尔雅》帝乙归妹。 —— 《易·泰》安帝雅闻 衡善求学。 —— 《后汉书·张衡传》争强为帝。 —— 《战国策·赵策》揣帝无杀瑞意。 —— 《明史·海瑞传》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帝王州(帝王居住的地方);帝世(帝王的世系);帝储(皇太子);帝祚(帝位);帝典(帝王的法制)

5.sky。如:帝宫(天宫);帝青(青天)

6.帝国主义的简称 imperialism。如:反帝反封建斗争。

动词

1.称帝,为帝respect oneself as emperor

陛下承大乱之极,受命而帝,兴明祖宗。 —— 《后汉书》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汉· 贾谊《过秦论》

2.尊奉为帝respect as emperor

不敢复言帝秦! —— 《战国策·赵策三》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premeruler,emperor;god
  2. erhabenesWesen;Kaiser(S)
  3. empereur,êtresuprême,impérialism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𢂇𠫦

唐韻》:都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丁計切,𡘋音諦。
說文》:諦也。王天下之號也。
爾雅・釋詁》:君也。
白虎通》:德合天者稱帝。
書・堯典傳》: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疏〕帝者,天之一名,所以名帝。帝者,諦也。言天蕩然無心,忘于物我,公平通遠,舉事審諦,故謂之帝也。五帝道同于此,亦能審諦,故取其名。
呂氏春秋》:帝者,天下之所適。王者,天下之所往。
管子・兵法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
史記・高帝紀》:乃卽皇帝位汜水之南。〔註〕蔡邕曰:上古天子稱皇,其次稱帝。

又,諡法。
史記正義》:德象天地曰帝。

又,上帝,天也。
易・鼎卦》:聖人亨,以享上帝。
書・舜典》:肆類于上帝。

又,五帝,神名。
周禮・春官・小宗伯》:兆五帝于四郊。〔註〕蒼帝曰靈威仰,赤帝曰赤熛怒,黃帝曰含樞紐,白帝曰白招拒,黑帝曰叶光紀。
家語》:季康子問五帝之名。孔子曰: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又,星名。
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乙常居也。〔註〕《文耀鉤》云:中宮大帝,其精北極星。春秋合誠圖云:紫微大帝室,太乙之精也。
正義》曰:太乙,天帝之別名也。〔又〕大角者,天王帝廷。〔註〕《索隱》曰:《援神契》云:大角爲坐候。宋均云:坐,帝坐也。〔又〕太微三光之廷,其內五星,五帝座。

又,地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衞遷于帝丘。〔註〕帝丘,今東郡濮陽縣,故帝顓頊之墟,故曰帝丘。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一上反切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5頁,第2許惟賢2頁,第4

𢂇諦也。

段注見《春秋元命苞》、《春秋運斗樞》。《毛詩故訓傳》曰:審諦如帝。

王天下之號。从𠄞。朿聲。

段注都計切。古音第十六部。

古文帝。古文諸丄字皆从一。篆文皆从𠄞𠄞古文上字。

段注古文从一。小篆从古文上者。古今體異。必云𠄞古上字者。明非二字也。徐鍇曰:古文上兩畫,上短下長。一二之二,則兩畫齊等。

䇂。

段注俗本䇂下有言。非也。言从䇂。舉䇂可以包言。

示辰龍童音章皆从古文上。

段注古文示作󵠣。古文禮作𠃞。古文辰作𠨷。此古文从一,小篆从𠄞之證。然則古文以一爲𠄞。六書之假借也。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帝(甲骨文·商·𠂤宾间) 甲骨文 𠂤宾间

帝(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帝(甲骨文·商·𠂤组) 甲骨文 𠂤组

帝(甲骨文·商·历组) 甲骨文 历组

帝(甲骨文·商·𠂤历间) 甲骨文 𠂤历间

帝(甲骨文·商·出组) 甲骨文 出组

帝(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帝(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帝(金文·商·商) 金文

帝(甲骨文·西周·西周) 西周 甲骨文 西周

帝(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帝(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帝(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帝(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帝(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帝(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帝(简·楚〔战国〕·信阳) 楚〔战国〕 信阳

帝(简·楚〔战国〕·子弹库) 楚〔战国〕 子弹库

帝(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帝(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帝(简·楚〔战国〕·九店) 楚〔战国〕 九店

帝(简·楚〔战国〕·港中大) 楚〔战国〕 港中大

帝(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帝(简·秦·龙岗) 龙岗

帝(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帝(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帝(传抄·东汉·说文解字) 东汉 传抄 说文解字

帝(石经·魏·三体石经) 石经 三体石经

帝(传抄·魏·三体石经) 传抄 三体石经

帝(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帝(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帝(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帝(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帝(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帝(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帝(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帝(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帝(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