𧬣

𧬣

复制
言部共19画右上包围结构U+27b23
汉语字典

言部

19画

12画

右上包围结构

uajy

yiayr

sush

U+27b23

4143125114111251534

𧬣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𧬣 ] 字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9画。

[ 𧬣 ] 字是右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戠、言”。

[ 𧬣 ] 字仓颉码是yiayr,五笔是uajy,郑码是sush,。

[ 𧬣 ] 字的UNICODE是U+27B2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2595,UTF-32:00027b23,UTF-8:F0 A7 AC A3。

𧬣的笔顺

折叠展开

𧬣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𧬣

同“识”。

𧬣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𧨺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𡘋音式。
說文》:常也。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𡘋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𡘋式吏切,音試──義同。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𡘋昌志切,音熾──義同。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