𤏝

𤏝

复制
火部共16画左右结构U+243dd
汉语字典

火部

16画

12画

左右结构

qoff

bfgcg

rsob

U+243dd

3541433412135121

𤏝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𤏝 ] 字部首是火,总笔画是16画。

[ 𤏝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炙、坴”。

[ 𤏝 ] 字仓颉码是bfgcg,五笔是qoff,郑码是rsob,。

[ 𤏝 ] 字的UNICODE是U+243D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8445,UTF-32:000243dd,UTF-8:F0 A4 8F 9D。

𤏝的笔顺

折叠展开

𤏝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𤏝

同“燖”。

𤏝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集韻》、《韻會》、《正韻𡘋徐心切,音尋。
玉篇》本作燂。詳燂字註。

又,《集韻》或作燅。
儀禮・有司徹》:乃燅尸俎。〔註〕古文燅皆作尋。
》或作燖。
春秋傳》曰:若可燖也,亦可寒也。
〇〔按〕《左傳・哀十二年》今本作若可尋也。

又,《集韻》:慈鹽切;《韻會》:昨鹽切,𡘋音潛。
玉篇》本作燂。
集韻》:沈肉於湯也。或作爓、煔。
儀禮・聘禮》〔註〕:膚,豕肉也,惟燖者有膚。〔釋文〕燖,劉音尋;一本作爓,音潛。

又,《廣韻》:徐鹽切;《集韻》:徐廉切,𡘋音閻。
廣韻》本作燅。詳燅字註。

𤏝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上反切徐鹽切古音第七部頁碼1946頁,第2許惟賢851頁,第4

𤏝於湯中爚肉也。

段注爚當作𩱲。《玉篇》、《韵會》作瀹。則俗用字也。𩱲者,內。肉及菜湯中薄出之。瀹,漬也。禮《有司》徹。乃燅尸俎。鄭注。燅,溫也。古文燅皆作尋。記或作尋。《春秋傳》。若可尋也。亦可寒也。按燅者正字。尋者同音叚借字。云記或作尋者,《郊特牲》血腥爓祭注云爓或爲尋是也。爓亦叚借字也。所引《春秋傳》哀公十二年《左傳》文。賈注云:尋,溫也。服注云:尋之言重也,溫也。寒,歇也。《郊特牲》之注云爓或爲尋。見《有司》徹疏。今本《禮記》作爓或爲䐲。誤也。《有司》徹注中尋字,唐人譌作燖。亦非也。《論語》注。溫,尋也。又《中庸》溫故而知新注曰:溫讀如尋溫之溫。尋本皆無火旁。

从炎。从𤍽省。

段注小徐下有聲字。誤也。此會意。徐鹽切。七部。

或从炙作。

段注《廣韵》曰:𤍙,《說文》同上。此古本《說文》之異也。㶣卽𤇇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