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

dūn ㄉㄨㄣ duì ㄉㄨㄟˋ

攵部共12画左右结构U+6566CJK 基本汉字
汉语字典

攵部

12画

8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ybty

ydok

sjym

08440

2415

2256

U+6566

412515213134 点、横、竖、横折、横、横撇/横钩、竖钩、提、撇、横、撇、捺

𠧈 𠧉 𢼪 𣀦 𤭞 𤮩 𥂦 𦎧 𦎫

字概述

折叠展开

[ ] 字是多音字,拼音是dūn,duì,部首是攵,总笔画是12画。

[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享、攵”,五行属火。

[ ] 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 ] 字仓颉码是ydok,五笔是ybty,郑码是sjym,中文电码是2415

[ ] 字的UNICODE是U+656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958,UTF-32:00006566,UTF-8:E6 95 A6。

[ ]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729,属次常用字

的笔顺

折叠展开

的意思

折叠展开

1dūnㄉㄨㄣ

基本解释

厚道,笃厚。~朴。~厚。~实。

诚心诚意。~聘。~请。

督促:“使虞~匠”。~劝。~促。

姓。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攴”,表示与以手持械的动作有关。本义:投掷。

2.厚道。诚朴宽厚;厚重;笃实honest; sincere

说礼乐而敦诗书。 ——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乞言,从求善言,可以为政者,敦使受之。 —— 《诗·行苇·序》郑笺尽力莫如敦笃。 —— 《左传·成公十三年》敦祗恭厚。 —— 《韩非子·难言》乐者敦和。 —— 《礼记·乐记》乃夫敦乐而无忧。 —— 《礼记·乐记》敦外亲。 —— 《汉书·鲍宣传》

敦雅(敦厚文雅);敦固(敦厚巩固);敦笃(敦厚笃实);敦勉(敦厚勤勉);敦至(笃实周全);敦善(敦良,敦厚善良)

3.厚实thick

使虞敦匠。 —— 《孟子·公孙丑下》。注:“敦匠,厚作棺也。”丘一成为敦丘,再成为陶丘。 —— 《尔雅·释丘》

敦实的身材;敦丘(一层的小山丘);敦崇(结实高大);敦然(粗厚结实);敦密(厚实密致);敦敦实实(身体壮实)

4.勤勉,专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务diligent

軥录疾力,以敦比其事业,而不敢怠傲。 —— 《荀子·荣辱》

敦习(敦学。勤勉学习);敦敦(孜孜不息);敦比(孜孜不息地工作)

5.友谊深厚intimate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敦故(敦旧。亲厚故旧);敦序(亲睦和顺);敦伦(夫妻间的性生活)

6.丰富,丰厚rich

敦厐纯固于是乎成。 —— 《国语·周语上》民生敦厐。 —— 《左传·成公十六年》

敦物(丰富的物产);敦庞(丰厚富足;同“敦厐”)

动词

1.督促;管理urge; manage

使虞敦匠事。 —— 《孟子·公孙丑下》

敦逼(催促逼迫);敦率(遵守,恪守);敦比(治理;办理);敦世厉俗(促使世俗风尚纯朴起来)

2.劝导并勉励advise and encourage

敦众神使式道兮。 —— 《汉书·扬雄传》

敦晓(劝勉开导);敦诱(劝勉诱导);敦教(勉励教诲)

3.注重 attach importance to

敦教(注重礼教);敦友(重视友情)

4.推崇,崇尚 attach great weight to

敦乐(崇尚音乐);敦奖(推崇褒扬);敦礼(尊崇礼教);敦本务实(崇尚根本,注重实际)

5.另见 duì。

2duìㄉㄨㄟˋ

基本解释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食器 ancient eating vessel。青铜制。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 —— 《礼记·明堂位》

2.另见 dūn。

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esteem;honest,candid,sincere
  2. sincère

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𢼪𠧈

廣韻》、《集韻𡘋都昆切,音墩。
說文》作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又,《五經文字》:敦,厚也。
易・臨卦》:敦臨吉。〔疏〕厚也。

又,《詩・邶風》:王事敦我。〔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又,《爾雅・釋詁》: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
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註〕師古曰:敦,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
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又,揚子《方言》:敦,大也。

又,姓。
廣韻》:敦洽,衞之𨢄人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都回切,音堆。
詩・豳風》:敦彼獨宿。〔傳〕敦敦然獨宿也。

又,《詩・魯頌》:敦商之旅。〔箋〕敦,治也。

又,《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註〕敦,斷也。

又,《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𡘋音團。
詩・豳風》:有敦瓜苦。〔傳〕敦,猶專專也。〔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釋文〕徒丹反。〔朱傳〕音堆。

又,《詩・大雅》:敦彼行葦。〔傳〕聚貌。〔釋文〕徒端反。

又,《集韻》:徒渾切,音屯。
詩・大雅》:鋪敦淮濆。〔箋〕當作屯。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註〕敦與屯同,陳也。

又,《類篇》:敦煌,郡名。

又,《集韻》、《韻會𡘋丁聊切,音雕。
詩・大雅》:敦弓既堅。〔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音彫。〔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又,《詩・周頌》:敦琢其旅。〔疏〕敦雕古今字。〔朱傳〕音堆。

又,《集韻》:都內切,音對。
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
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註〕敦音對。黍稷器。〔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云黍稷器也。

又,《周禮・天官・王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又,《集韻》:大到切,音道──幬,或作敦,覆也。
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註〕敦讀曰燾。覆也。

又,《集韻》:杜皓切,音稻。又,陳留切,音儔──義𡘋同。

又,《集韻》、《正韻𡘋杜本切,音盾。
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都困切──通作頓。
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註〕敦,音頓。
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又,《莊子・列禦宼》:敦杖蹙之。〔音義〕敦,音頓。司馬云:豎也。

又,《集韻》:主尹切,音準──淳,或作敦。
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註〕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者,謂幅廣也。

又,《集韻》: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

又,《韻補》叶都鈞切。
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既淳,我俗既敦。

又,叶亭年切。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既備,母儀甚敦。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三下反切都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497頁,第6許惟賢223頁,第3

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段注皆責問之意。《邶風》。王事敦我。毛曰:敦厚也。按《心部》惇,厚也。然則凡云敦厚者,皆假敦爲惇。此字本義訓責問。故從攵。誰何見《言部》。

从攴。𦎧聲。

段注都昆切。十三部。

原文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敦(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敦(金文·战国·战国) 战国 金文 战国

敦(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敦(简·秦·龙岗) 龙岗

敦(简·秦·里耶) 里耶

敦(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敦(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敦(传抄·唐·唐代石刻篆文)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敦(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敦(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敦(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敦(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