𣃦

𣃦

复制
方部共10画左右结构U+230e6
汉语字典

方部

10画

6画

左右结构

ytqr

ysoph

syro

U+230e6

4153313533

𣃦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𣃦 ] 字部首是方,总笔画是10画。

[ 𣃦 ]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

[ 𣃦 ] 字仓颉码是ysoph,五笔是ytqr,郑码是syro,。

[ 𣃦 ] 字的UNICODE是U+230E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3590,UTF-32:000230e6,UTF-8:F0 A3 83 A6。

𣃦的笔顺

折叠展开

𣃦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𣃦

同“物”。古代的一种杂色旗子。

𣃦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唐韻》:文弗切;《集韻》:文拂切,𡘋音勿。
說文》: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趨民,故遽稱勿勿。或从㫃作𣃦

又,與物同。
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註〕以白素飾其側。

𣃦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九下反切文弗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1812頁,第1許惟賢792頁,第4

𣃦州里所建旗。

段注九旗之一也。州里當作大夫士。《周禮》司常。大夫士建物。帥都建旗。州里建旟。許於旟下旣偁州里建旟矣。則此偁大夫士建勿,必也。葢亦一時筆誤耳。《大司馬》。鄉家載物。注云:鄉家,鄉大夫也。《鄉射禮》。旌各以其物。注。襍帛爲物。大夫士之所建也。《士喪禮》。爲銘各以其物。注。襍帛爲物。大夫之所建也。文弗切。十五部。經傳多作物,而假借勿爲毋字。亦有借爲𣳚字者。《禮記》。勿勿乎其欲其饗之。勿勿卽𣳚𣳚,猶勉勉也。

象其柄。

段注謂右筆也。

有三游。

段注謂彡也。三游別於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

襍帛。

段注句。

幅半異。

段注司常曰:通帛爲旜。襍帛爲物。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襍帛者,以帛素飾其側。白,殷之正色。凡九旗之帛皆用絳。按許云幅半異。直謂正幅半赤半白。鄭則云以素飾側。《釋名》則云以襍色綴其邊爲翅尾。說各不同。似許爲長。

所㠯趣民。

段注趣者,疾也。色純則緩。色駁則急。故襍帛所以促民。

故遽偁勿勿。

段注遽《韵會》作宂遽二字。偁舊作稱。今正。凡宂遽偁勿勿。此引伸假借。子下曰: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人以爲偁。亦是此例。

凡勿之屬皆从勿。

勿或从㫃。

段注經傳多作物。葢𣃦之訛也。

原文

𣃦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𣃦(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𣃦(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𣃦(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𣃦(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