𧌒

𧌒

复制
虫部共14画上下结构U+27312
汉语字典

虫部

14画

8画

上下结构

akgj

imlmi

hmai

U+27312

12511534251214

𧌒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𧌒 ] 字部首是虫,总笔画是14画。

[ 𧌒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或、虫”。

[ 𧌒 ] 字仓颉码是imlmi,五笔是akgj,郑码是hmai,。

[ 𧌒 ] 字的UNICODE是U+2731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60530,UTF-32:00027312,UTF-8:F0 A7 8C 92。

𧌒的笔顺

折叠展开

𧌒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𧌒

同“蜮”。

𧌒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篇海》與蜮同。

𧌒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于逼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686頁,第4許惟賢1168頁,第8

蟈短弧也。

段注弧各本作狐。今正。毛公,班固,張揖,陸璣,杜預,范甯皆曰短弧。今惟《五行志》、《左傳釋文》作弧。不誤矣。《小雅》。爲鬼爲蜮。傳曰:蜮,短弧也。《左傳釋文》曰:短弧又作狐。按此因其以氣射害人,故謂之短弧。作狐,非也。其氣爲矢,則其體爲弧。

佀鼈三足。

段注《洪範》傳,陸璣疏皆云爾。

㠯气䠶害人。

段注陸疏云:人在岸上。影見水中。投人影則殺之。師古曰:短弧卽射工也。亦呼水弩。陸氏佃,羅氏願皆曰:口中有横物如角弩。聞人聲以气爲矢。用水勢以射人。隨所箸發創。中影亦病也。

从虫。或聲。

段注于逼切。一部。

蜮又从國。

段注國聲亦或聲也。《周禮》蜮氏。鄭司農云:蜮讀爲蟈。蟈,蝦蟆也。《月令》曰:螻蟈鳴。故曰掌去鼃黽。鼃黽,蝦蟆屬。《周禮》經注本如此。今本經作蟈氏。注曰:蟈當爲蜮。此譌謬倒易不可通之本。後鄭依司農易字。故注曰:蟈,今御所食蛙也。字从虫,國聲。蜮乃短弧與。所以申明先鄭易字之恉也。許不從先鄭說者也。故謂蟈卽蜮字之異者。蜮氏去蟈,卽去短狐也。葢《周禮》故書作蜮。亦或作蟈。先鄭從或本。許則謂蟈與蜮無二義也。

原文

𧌒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𧌒(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𧌒(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𧌒(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