𤘍

𤘍

复制
牙部共12画上下结构U+2460d
汉语字典

牙部

12画

8画

上下结构

ahtb

mhulm

hiaz

U+2460d

15232115152

𤘍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𤘍 ] 字部首是牙,总笔画是12画。

[ 𤘍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牙、”。

[ 𤘍 ] 字仓颉码是mhulm,五笔是ahtb,郑码是hiaz,。

[ 𤘍 ] 字的UNICODE是U+2460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9005,UTF-32:0002460d,UTF-8:F0 A4 98 8D。

𤘍的笔顺

折叠展开

𤘍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𤘍

同“𤘈”。

𤘍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古文: 𤘈

唐韻》:五加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牛加切,𡘋音芽──齒也。
說文》: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易・大畜》:豶豕之牙。

又,《戰國策》:投之一骨,輕起相牙。〔註〕以牙相噬。

又,《詩・周頌》:設業設虡,崇牙樹羽。〔疏〕栒之上刻爲崇牙,以鋸齒捷業然,故謂之業。牙卽業之上齒也。
禮・明堂位》:殷之崇牙。

又,《禮・玉藻》:佩玉有衝牙。〔疏〕其形似牙也。

又,《周禮・春官・典瑞》: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註〕牙璋,瑑以爲牙;牙齒兵象,故以牙璋發兵。

又,《集韻》:旗名。張衡〈東京賦〉:牙旗𦆯紛。〔註〕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飾之。

又,《韻會》:立于帳前,謂之牙門。
後漢・公孫瓚傳》:拔其牙門。

又,《史記・東方朔傳》: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

又,姓。
風俗通》:周大司徒君牙之後。

又,與芽通。
前漢・金日磾傳》:霍氏有事萌牙。〔註〕師古曰:萌牙者,言始有端緒,若草之始生。

又,《集韻》:語下切,音雅──車罔。

又,《集韻》:魚駕切;《韻會》:五駕切,𡘋音訝。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牙也者,以爲固抱也。〔註〕牙讀如訝,謂輪輮也。〔疏〕訝,迎也──此車牙亦輮之,使兩頭相迎,故讀從之。

又,《唐韻正》:古音吾。
詩・小雅》: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又,《唐韻正》與虞、吾𡘋通。
詩・召南》:吁嗟乎騶虞。
山海經》、《墨子𡘋作騶吾,《前漢・東方朔傳》作騶牙。

又,叶五紅切。
詩・小雅》: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

又,叶音峨。晉京洛童謠:遙望晉國何嵯峨,千歲髑髏生齒牙。

𤘍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二下反切五加切古音第五部頁碼320頁,第1許惟賢143頁,第11

𤘍壯齒也。

段注壯各本譌作牡。今本篇,韵皆譌。惟石刻《九經字㨾》不誤。而馬氏版本妄改之。《士部》曰:壯,大也。壯齒者,齒之大者也。統言之皆偁齒,偁牙。析言之則前當脣者偁齒。後在輔車者偁牙。牙較大於齒。非有牝牡也。《釋名》。牙樝牙也。隨形言之也。輔車或曰牙車。牙所載也。詩誰謂雀無角,誰謂鼠無牙。謂雀本無角,鼠本無牙。而穿屋穿牆似有角牙者然。鼠齒不大。故謂無牙也。東方朔說騶牙曰: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此爲齒小牙大之明證。

象上下相錯之形。

段注五加切。古音在五部。

凡牙之屬皆从牙。

古文牙。

段注从齒而象其形也。𠚒古文齒。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