𣻯

𣻯

复制
水部共14画上下结构U+23eef
汉语字典

水部

14画

11画

上下结构

xdmi

pce

rrgk

U+23eef

151325111342534

𣻯字概述

折叠展开

[ 𣻯 ] 字部首是水,总笔画是14画。

[ 𣻯 ] 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頃、水”。

[ 𣻯 ] 字仓颉码是pce,五笔是xdmi,郑码是rrgk,。

[ 𣻯 ] 字的UNICODE是U+23EE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47183,UTF-32:00023eef,UTF-8:F0 A3 BB AF。

𣻯的笔顺

折叠展开

𣻯的意思

折叠展开

基本释义

𣻯

同“颍”。

𣻯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原文

正字通》:余頃切──水名。
說文》:𣻯水,出潁川陽城乾山。
〇〔按〕《正字通》十二畫澃字註云:𣻯字之譌,而十一畫內缺𣻯字,今補入。

𣻯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卷别卷十一上反切余頃切古音第十一部頁碼2133頁,第1許惟賢930頁,第3

潁潁水。出潁川陽城乾山。東入淮。

段注各本作乾山。《韵會》引作耿山。《晉書・音義》引作陽城少室陽乾山。則兼用《水經》、《漢志》改《說文》也。《爾雅音義》引《字林》作陽城乾山。與今《說文》合。潁川以水名郡。字當從水。而漢碑郡名多從禾。葢漢時相習如此寫。如女陽,女陰,舞陽,舞陰以水名縣。而不作汝潕字也。恐《漢志》、《說文》古本郡名亦當從禾耳。潁川郡陽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縣縣東南四十里有陽城廢縣。《前志》陽城下曰:陽乾山,潁水所出。東至下蔡入淮。過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過郡三者,潁川淮陽沛郡也。《水經》曰:潁水,出㯋川陽城縣西北少室山。東南至愼縣東南入於淮。《水道提綱》曰:今潁水源出登封縣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東南經密縣,禹州。分爲二派。一經新鄭縣至臨潁縣。一經襄城縣。至臨潁縣。二支復合。經商水縣。合汝水。又合滎陽水。至陳州府南。分爲二派。一爲濄河。一爲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縣與沙河合。又經潁上縣與淮水合。曰潁口。皆東南流也。《水經》曰:至愼縣入淮。愼縣故城在今潁上縣。

从水。頃聲。

段注余頃切。十一部。

豫州浸。

段注《職方氏》曰:荆州其浸潁,湛。豫州其浸波,溠。許潁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荆州浸。此非筆誤。蓋案地形互易之也。

原文